紅星宣紙嚴選涇縣及周邊地區(qū)的
青檀樹皮和沙田稻草為原材料
經(jīng)108道傳統(tǒng)工序
純手工三年造一紙
有著紙壽千年、墨韻萬變的特性
連續(xù)三次獲得國家質量金獎
紅星人常說:宣紙制造,首在于料。原料加工是紅星宣紙制作過程中歷時最長的一個階段,也是宣紙傳統(tǒng)制作工序最為繁雜的部分,是決定宣紙品質的根本所在。
原料加工分為皮料加工和草料加工兩大部分,讓我們先從皮料加工來了解宣紙制作吧。
皮料加工是對青檀樹皮進行加工的過程,其中包含多道小工序,如砍條、選條、蒸煮、浸泡、剝皮、晾曬、解皮、漿灰、攤曬等等。整個皮料加工過程需要反復蒸煮、攤曬,在大自然日曬、雨淋、露煉的作用后,青檀樹皮由皮坯到渡皮再到青皮,最后制成燎皮,期間纖維純度不斷提高、顏色也越來越白,最終達到制作宣紙的要求,成為合格的皮料。
砍條是宣紙制作中的首要步驟之一。每年的霜降到次年的驚蟄時分,青檀樹進入休眠期。此時對青檀枝條進行砍伐??撤r,從枝條的兩邊下刀,避免刀口紊亂。刀口形成元寶狀,創(chuàng)口要內(nèi)比外高,以免下雨時青檀樹因存水而腐爛,影響來年的發(fā)條。
將砍下的枝條除去小枝椏、死枝椏,并將長條、短條、粗條、細條、老條、嫩條分別歸類,扎成小捆。
蒸煮青檀枝條的方法有豎蒸和橫蒸兩種。豎蒸也稱“吊蒸”,將各小捆并成大捆,豎立鍋內(nèi),用一個圓木桶罩住,桶底鉆一小孔,插一根與小孔的檀枝條,然后燒火蒸煮。
現(xiàn)今多采用橫蒸,也稱“睏蒸”“睡蒸”,即將扎成小捆的檀枝條橫放于鍋內(nèi),鍋邊設四角并立四根木柱,嵌以木板成為方形木桶,上方以木板蓋住,在木桶的四面分鉆一小孔,各插一根與小孔相仿的檀枝條,再加燒火蒸煮。
將蒸煮好的青檀皮枝條從鍋內(nèi)取出,放入冷水中浸泡。
將已經(jīng)冷卻的皮桿,從粗頭開始起剝,一般可分成2至5條。
將剝好后的皮條放在地上或竹竿上晾曬,曬干后扎成小把,稱為“毛皮”。